

時間追溯到2018年,走過一個甲子的長虹,全球員工總數已達到6萬余人。這一年,長虹舉辦了“建業60周年慶典”,幾代長虹人齊聚一堂,回顧過往、總結當下、展望未來。他們所見證的長虹發展史,也是一部變革史。
自1958年,以“國營長虹機器廠”的身份成為我國“一五”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,到20世紀70年代起,長虹響應國家號召開始研制民用電視機,憑借一股子闖勁兒、干勁兒,讓千萬中國家庭看上了優質的大彩電。進入21世紀,長虹闊步信息電子相關的多元拓展,逐步發展成為集消費電子、核心器件研發與制造于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,成為四川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標桿企業。【詳細】


推進改革的同時,強化國企擔當也是長虹發展的題中之義。今年以來,面對部分地區散發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,長虹火速馳援。截至目前,有1000臺智能電視送入山東威海市、1200多臺智能電視送抵山西長治市、1000多臺智能電視送至福建廈門市……【詳細】

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,長虹能源進一步健全“風險共擔、利潤共享”的長效激勵機制,加大骨干員工持股力度,有效激發了創業團隊的活力,人均產值和銷售利潤率增長迅速,2019年、2020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9.26%、54.59%。【詳細】


近年來,長虹控股集團加速推進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,包括推動子公司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掛牌或上市、鼓勵引入戰略投資者、與非國有資本合資合作、并購重組、試行員工持股等多種形式,積極引導子公司層面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,激活企業發展活力。【詳細】
圍繞推動產業發展,長虹控股集團正在推進一場變革。 BU(業務單元)成為長虹產業管控的基本單元,由具有實際經營業務的公司及歸屬其管理的相關子公司組成。根據產業相關性,長虹又將BU劃分為六大BG(業務群),通過BG戰略管控中心強化戰略協同。在集團層面,則通過“一名錄、兩清單”(即BU名錄、BU負面清單、集團責任清單)方式,明晰對下屬產業的管理架構和權責界面,使下屬企業自主性進一步提升,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、推動產業發展。【詳細】


近期,長虹控股集團旗下長虹格潤投資的2萬噸鋰電池物理法處置項目開始批量生產,成為其鋰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,鋰電池物理法處置第二基地項目進入建設階段。此前,長虹格潤開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,引入綿陽鼎天機電科技有限公司,有效吸收鋰電池物理法破碎處理的技術和人才,為公司鋰電池物理法生產奠定了基礎。【詳細】

“一企一策”推行差異化激勵,是這場變革的一個注腳。 去年12月,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華豐科技實施第二輪員工持股,中高級管理人員及骨干員工持股比例達到19.35%。兩輪員工持股合計增資金額1.61億元,讓員工與公司共享發展紅利,改革效能逐步釋放。【詳細】
主要在軌道交通和航空應急電源領域布局的長虹電源,通過持續增加環保投入,憑借更加節能高效的產品品質承接了包括復興號、和諧號以及磁懸浮列車等在內的大量國家重大軌道交通配套項目。同時,長虹也是中國最大的航空應急電源提供商之一,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%,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【詳細】


去年10月,長虹能源投資19.58億元建設的綿陽鋰電項目正式投產,其國內領先的高倍率鋰電生產線實現倍增,日產量由70萬只增加到150萬—170萬只,年產能突破5億只,產品廣泛運用于電動工具、吸塵器、園林工具等高倍率細分市場,實現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產能國內第一。【詳細】





立足前沿的“燈塔”
2021年,長虹繼續加大在技術層面的研發投入,實施技術平臺改革,形成“3個燈塔實驗室+4個創新研發中心+多個外部聯合實驗室”的長虹中央研究院,面向未來前瞻性、共性技術研究和外部科技資源整合的平臺定位更加清晰。作為長虹最頂層的燈塔實驗室,更多肩負著前沿技術研發和孵化,搶占全球技術制高點的使命。【詳細】


作為長虹燈塔實驗室之一,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成立于2019年,致力于推動先進能源技術及關鍵材料的基礎應用和研究,目前已研發出“包括高比容量、低成本硅基負極材料制備技術”“鋰離子電池高溫存儲性能提升策略”“高安全性鈦酸鋰材料及電池”等多項主要成果。【詳細】

“寶鋼股份—長虹華意聯合實驗室”一期從引領、增效、降本、創新、環保五個維度,開展超高效冰壓電機用材解決方案研究、硅鋼退火性能提升開發、低牌號硅鋼降本工藝應用開發、自粘涂層在冰壓降噪音解決方案中的可行性研究、新環保涂層的應用研究等5項研究。【詳細】

長虹美菱攜手安徽聯通、科大智聯、中科類腦、安徽大學等5家單位掛牌成立的“5G+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聯合實驗室”,致力于形成技術、標準、產業、應用良性循環,共同圍繞5G應用與創新,服務于數字智能工廠、工業互聯網、智能顯示、物聯網模組、智慧家庭、安全芯片、智慧交通等領域,助力實現新基建5G領域突破。【詳細】
(R) 2000-2014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家電網及其LOGO為注冊商標 Guangzhou Value mediatrans co., Ltd
版權所有 家電網 粵ICP備12093730號-1